【脑客中国】吴毅:脑卒中患者精准定位与神经调控


微信图片_20221008094421


直播节选


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吴毅,今天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脑客中国》直播平台上分享一点临床知识和我在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心得。

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脑卒中患者精准定位与神经调控治疗。我将以几种脑部损伤常见症状为出发点,结合相关的临床病例,简述一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01 大脑的地图:Brodmann图谱


众所周知,当我们的大脑受到损伤后,可能会造成多种脑功能执行异常,常见的如:运动障碍-偏瘫、意识障碍、言语障碍-失语、认知障碍、肌张力异常-增高、吞咽障碍、感觉障碍、平衡与步态障碍等等。


结构决定功能,当大脑结构遭到破坏时,就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身体都会出现明显的病症表象。

康复医学关注的核心其实就是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问题,我们华山医院康复科通过“精准定位”,找到患者病根所在,做出“精准诊断”,进而真正地做到“精准康复”。

微信图片_20221008094427


德国神经科学家Brodmann将大脑按行使功能的不同划分成52个区,这也就是有名的Brodmann图谱。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根据Brodmann图谱,我画了简单的大脑皮质功能区解剖图。大脑皮质主要由额叶、颞叶、枕叶和顶叶组成,结构各不相同,功能也迥然有别。

举个例子,若我们以中央沟做分界线,中央沟前面是额叶的4、6、8脑区,主要参与人体运动功能;而1、2、3、5、7功能区与感觉相关;9、10、11功能区与认知有关;17、18、19功能区参与行使视觉功能;与语言相关的是44和45区(Broca区)、42和22区(Wernicke区);39区是阅读语言中枢;8区是数学中枢。

因此,想要深度的了解大脑,就一定要熟记大脑不同区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02 丘脑:疼痛和意识障碍的病源地


下面我分五个部分来和大家讨论一下,怎么样做到精准定位和精准神经调控。

第一部分先介绍一下神经调控部位。要做神经调控,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一个神经调控靶点。

最常见的神经调控部位是丘脑,是间脑中的最大部分。丘脑一般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长约四厘米,是一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包含丰富的核团和神经传导通路。

丘脑是感觉传导皮层下的接受站和中继站,当我们丘脑损伤时,会导致病人感觉障碍或者疼痛。


微信图片_20221008094432



由于冲动需经过丘脑达到大脑皮层才产生意识,所以丘脑也被称为“意识闸门”,因此意识障碍也与丘脑的损害密不可分。

无论是疼痛还是意识障碍,均需要对丘脑精准定位和精准调控,以此来促进患者感觉障碍的改善和觉醒中枢的恢复。

那我们该如何做?

丘脑是深部核团,刺激时需注意深度。即使现有的一些手段可能无法完全刺激到丘脑,但我们可以以强刺激或者反复刺激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举两个通过神经调控技术刺激丘脑改善患者病情的例子。


病例分享


病例一:

患者,女,47岁。因“脑出血后左侧偏瘫伴左侧肢体疼痛1年余”就诊。CT扫描显示病人右侧丘脑出血,造成左侧肢体偏瘫及疼痛,且影响到睡眠,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我们先给就诊病人做了体格检查,结果显示病人肌张力良好,达到Ⅳ-Ⅴ级,意识正常,结合CT影像图和病人临床表现症状,确认患者脑出血。由于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我们选择经颅磁治疗。经颅磁治疗效果确切,病人的疼痛减轻,肢体恢复良好。

病例二: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患者,男性,70-80岁。右侧丘脑梗死造成病人出现意识障碍,两个月后来到我们康复医学科就诊。

病人发病初始,突然意识丧失、视力模糊,右眼上睑下垂,走路不稳,逐渐出现意识丧失及昏迷不醒。

该病人既往具有高血压病史20年,平日服用络活喜降压,血压控制较差。且该病人有近20年的糖尿病史,伴有重症肌无力。

入院体格及专科检查时,病人处于微弱意识状态,精神差,心率较快,具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敏感,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减退,粗测肌力双上肢3级,双下肢2级,病理反射(-),余查体不能配合。

CT及MRI图像显示,病人丘脑多发缺血性梗死、双侧额顶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左侧额叶脱髓鞘病变可能性大,双侧丘脑微出血,双侧胸腔有积液。

临床诊断结果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定位:双侧丘脑、右侧额叶、脑干(中脑);定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诊断: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同时伴有腹部感染、血流感染、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

通过常规治疗(康复训练、站立床、针刺治疗等)以外,对病人进行经颅磁治疗。治疗部位:左侧前额叶;治疗时间: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治疗频率:每周治疗五天,连续治疗4周。

一个月以后,病人意识逐渐恢复,眼睛功能改善,可自主睁眼,并可慢慢下床做一些康复训练,病人恢复效果特别好。


03 TOBS:可怕的基底动脉尖综合


TOBS是由Calpan于1980年提出的,由各种原因引起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血液循环障碍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侯群。受累血管为5根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TOBS常引起中脑、丘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多发脑梗死,后循环障碍明显。

TOBS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意识障碍、眼球及眼睑异常和其它症状。


微信图片_20221008094437



意识障碍——由于TOBS病人双侧丘脑受损,所以常常伴有意识障碍。

眼球及眼睑异常:TOBS病人眼球运动障碍、眼震及瞳孔异常是最突出的临床特征。眼球运动障碍以双侧动眼神经麻痹为重要体征,亦可表现为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眼睑运动异常也是常见的体征,还可表现为一侧及双侧眼睑下垂。

其他症状:TOBS患者也可能伴有视觉障碍、幻视、记忆障碍等特征。


04 精准:贯穿诊疗方案的关键


以上的例子留给我的印象是,针对意识障碍病人,我们首先要精准找到靶点,这是精准治疗的重要前提,也可极大地有益于治疗效果。

所以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一些康复治疗的病人,我们要做到个性治疗,尽可能的满足治疗个体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总是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只用量表来评估病情。一些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电生理技术、TMS技术等等,可以帮助我们对神经调控靶点定位更加迅捷精准,只有做到“精准定位”,才能做到“精准诊断”,最终达到“精准康复”的目的。

下面我将以我们康复医学科脑功能检测和治疗平台为例,简单介绍脑损伤后神经调控治疗的整体解决方案。

点击此处,观看直播回放。

首页   /   脑客中国   /   大咖速览   /   脑客中国•医疗   /   【脑客中国】吴毅:脑卒中患者精准定位与神经调控

英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