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9日晚20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赵迪教授作为脑客中国科研第108位讲者为大家带来主题为《药物成瘾的精准诊疗研究》的报告。以下为直播内容节选: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药物成瘾的精准诊疗研究,大家对药物成瘾都不陌生了,目前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医学难题,在公共卫生领域也是很重要的难题。在全球有近三亿的毒品使用者,在这其中还不包括其他的物质,比如说酒精、尼古丁和其他成瘾的药物。在美国,成瘾物质是可卡因、大麻等;而在我国成瘾物质就不太相似,主要成瘾的物质是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
目前对于药物成瘾这个课题,它有一个重要的难题:高复吸率。具体表现在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一旦停药就会有强烈的复吸冲动。所以导致它的复吸率非常高,高达75%以上。其次药物成瘾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在Science杂志提出的一百二十五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里成瘾的机制和它的治疗方法是其中之一。
首先关于药物成瘾临床治疗方法目前面临的一个困境:时间长,难度大。是因为药物有成瘾循环——首先人们有意图使用这个药物,有了这个意图以后促使他进行相关的准备阶段,准备好以后就开始想要获得这个药物,然后再维持它的成瘾过程,戒断一段时间后开始复吸。所以药物成瘾其实是一个病程迁移,序贯终身的一个疾病。同时因为它有非常高的复吸率,所以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其次药物成瘾有病情复杂的情况,比如我们药物成瘾阶段之后会有一些戒断反应,可以通过药物介入的方法来减轻这些戒断反应,但是在这个阶段后会有强烈的心理渴求。这种心理渴求是无法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在心理渴求方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药物成瘾对认知是有损伤的,包括我们常见的一些认知功能,比如说情绪调节、记忆以及决策方面。目前对成瘾者的认知损伤以及心理渴求更多的是进行主观报告的方法,没有比较客观的标志物来表征心理渴求的变化。最后对于药物成瘾来说,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对苯丙胺类的物质成瘾进行治疗。
因此在药物成瘾研究中,我们在临床上比较关注心理渴求这个现象:我们想探求可知的神经和认知行为机制,同时来研发有效的干预策略。
目前我们对于渴求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只知道它是复杂的认知和情感的加工过程,对它的神经机制的了解还处于摸索阶段。现在对于心理渴求这个问题比较主流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成瘾的动物模型上,还有临床的成瘾人群中。
在成瘾的动物模型上,我们可以通过自给药的成瘾模型来训练老鼠形成条件反射,在形成有效的条件反射后就停止给药,进入戒断阶段。随后再给予小鼠模型自动给药的视觉线索,那么小鼠就会无法抑制地按这个杠杆,想要通过杠杆获取药物。通过杠杆反应来提示我们小鼠模型在复吸阶段对药物线索诱发的心理渴求。
在临床的成瘾人群中,主要的方法也是通过沉浸式的环境线索来诱发他强烈的心理渴求。
目前的一些临床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小鼠模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鼠按杠杆的程度来提示它渴求的高低程度,但转化到临床上来说,心理渴求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和心理加工的一个过程,所以不可能有“按杠杆”这样具体的行为表现。所以在临床的心理渴求的研究中,目前的现状是缺乏客观的诊疗标记,还是更多依赖于主观描述。
三是用高频10Hz干预MPFC后会改变MPFC为核心的神经网络振荡模式,同时也改变了潜在脑电标记物Beta神经振荡的活动。
【完整回放】
【往期推荐】
蔡华俭:怀旧和良好生活(well-being):行为、基因、神经视角的探索
刘泉影:基于计算建模的神经调控的优化策略——靶点脑区、输入序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