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晚20点,西藏大学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马海林教授作为脑客中国科研第120位讲者为大家带来主题为《高原脑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报告。
报告围绕“环境-生理-脑”的关系展开,特别是低氧环境的特点、慢性低氧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神经机制,以及潜在干预措施,并展望高原脑科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下为直播内容节选:
我们西藏大学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是跟华南师范大学在2017年7月19日挂牌联合成立的。 我们成立距今只有6年,但是我们的工作是从2011年就开始做起的,当时我考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选择了高原脑科学这个方向。
这几年我们虽然是地处高原,但是实验室的建设也是比较先进的。 首先我们现在有一个生理实验室,配有一台多导生理记录仪,可以做血液的生理生化分析;然后就是4套脑电设备,这之后我们也建立了高压氧实验室,严格意义上实际是微压氧实验室,有软体的8人舱,单人的躺舱,座舱,还有一个可以供13个人应急用的的微压氧舱。 我们也建立了眼动实验室,认知功能测试室,睡眠实验室以及运动实验室等等。
我们这几年做的研究主要是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基础研究,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究高原低氧环境对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世居者和移居者脑功能的影响,这是我们主要的一个基础研究方向,我们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在藏汉语加工方面的研究,这一个研究主要是由高晓雷教授负责,这几年也做的非常好。
应用研究我们主要是在氧干预这个角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研究高原低氧环境下运动(锅庄舞)对机体生理指标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指导人们在高原的运动剂量,提高高原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另一个方面就是研究不同供氧模式对高原环境下不同人群的生理、认知、脑功能和心理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建立高原供氧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评估准则和方法,提出最优供氧模式。
近些年虽然我们人少,只有8-9个人,但是我们战斗力比较强。 近三年发表论文中,SCI收录的论文是35篇, CSSCI收录的有25篇,加上其他的一些文章总共发了85篇。 同时我们也出版了三本专著。 第一本是2020年的《高海拔与认知》,第二本是高晓雷教授编著的《心理学视角下的藏语阅读过程》以及2021年出版的《高海拔与运动》。
这几年我们也得到了很多项目的支持, 获得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4项省部级项目以及3项横向课题,总共获得了1226万的科研经费。 我们同时也获得了两个西藏自治区的科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个。
这几年我们也办了很多的学术会议。 2016-2018年我们连续办了三届高原脑科学论坛。之后因为疫情的原因停办了三年, 今年2023年我们办了第四届高原脑科学高峰论坛,参与的专家数达到了178人。 以后我们每年会举办一届高原脑科学高峰论坛,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和老师们明年到高原来和我们交流学习。
以上为本期直播部分内容,观看本期及往期完整视频内容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
【完整回放】
往期精彩节选
蔡华俭:怀旧和良好生活(well-being):行为、基因、神经视角的探索
刘泉影:基于计算建模的神经调控的优化策略——靶点脑区、输入序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