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线上查房》于2025年3月6日晚上8点隆重开播,感谢众大咖云聚于此!第九期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承办。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张立新教授应邀出席,发表开场致辞并全程主持本次会议。
2025.03.06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姜雪医师分享了一例临床案例,该案例的主题为脊髓电刺激与任务特异性康复的整合有助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姜医师的临床工作方向为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与评定、排尿及排便障碍的康复管理、产后盆底及功能的评估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及颅脑损伤的康复以及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改善肌张力障碍。下面是姜医师带来的案例分享。
患者是一名53岁的男性,于2023年8月22日首次住院,主诉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伴二便障碍19天。
患者于2023年8月3日摔伤后出现双下肢不能活动,呼吸困难,周身疼痛,当时患者神志清楚,急送至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胸12椎体爆裂骨折,多发肋骨骨折及胸椎骨折,右侧顶叶脑挫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胸部病症稳定后,于2023年8月11日行胸12椎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遗留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及二便功能障碍,为求系统康复收入我科。患者入院时仍偶有咳嗽,大便需开塞露等药物辅助,小便留置导尿。
入院评估:
入院诊断:截瘫;胸部脊髓损伤;双侧股神经损伤;双侧坐骨神经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肠;双侧胸腔积液;多发椎体骨折;多发肋骨骨折。
以下为患者的诊疗经过:
2.1、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
仍有胸腔积液和积气,行胸腔闭式引流;咳嗽咳痰训练,呼吸训练改善呼吸功能;PT(翻身、坐起、维持关节活动范围、转移等);起立床站立训练;卧位自行车;经颅磁刺激(双侧M1区下肢运动区iTBS)、外周磁刺激(双侧髂腰肌和膀胱区高频rTMS),方案如下图所示;下肢及二便针灸;下肢肌肉的功能性电刺激;膀胱区及脐周干扰电;间歇导尿。
病情变化1:
在入院后1个月左右患者出现漏尿,予以间歇导尿处理,停止膀胱区干扰电和磁刺激。患者漏尿加重,予以药物治疗。
病情变化3:
患者于入院后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予以药物治疗。
2.2、康复效果
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逐渐加重,并且患者无法耐受大剂量药物的副作用,于2023年11月20日行硬膜外电刺激手术治疗。
术后1周开机开始电刺激。术后第八天再次入我科,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项目包括:脑机接口、经颅磁刺激、双侧髂腰肌外周磁刺激(磁刺激治疗方案同术前)、下肢智能机器人辅助行走训练、PT、站立架站立训练、坐位功率自行车训练等。
定期进行电生理检查(包括双下肢肌电图和双下肢MEP检测):
目前患者可少量辅助下站立,购置外骨骼,家中步行。
T9完全性脊髓损伤预后:长下肢支具站立及治疗性步行。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许东升教授认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只是一个临床诊断,并不意味着病理性的完全断裂,大约有60%的患者在诊断为HA或者完全性脊髓损伤之后,他的脊髓是没有完全断掉的,因此,加强检测,抓住康复的机会,对脊髓损伤患者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从中枢到外周的双靶点的治疗,要判断其是否发挥了作用,一个动态的检测是必要的,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许教授还提出了他的思考,脊髓损伤是在哪里产生了好转,在损伤区没有很好的恢复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将重点放在脊髓损伤的上游和下游?通过多靶点的神经调控,进行精准的刺激,会在脊髓损伤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静副教授从神经外科的角度上做出了点评,脊髓电刺激作用于截瘫患者,在肢体功能上,包括尿便方面上具有改善。该病例中,患者植入脊髓电刺激器后,迅速产生效果,提示这个疗法除了在运动功能上,在其他辅助功能上为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其次,刘教授认为,早期功能检测是很重要的,这可能会使康复的步子走得更稳。
END
往期精彩节选
【脑客中国】脑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新技术应用病例讨论 | 2024年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线上查房 第1期
【脑客中国】吞咽功能障碍的迷走神经刺激技术 | 2024年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线上查房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