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 版)(上):病理机制、常见NP疾病临床特点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是临床难点。

为进一步提升 NP 规范化诊疗能力,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规范化诊疗原则和实施方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和认真研究,汲取国内外最新文献和专家推荐意见,制订了《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

 fm

本文将带大家了解指南中的病理机制和常见NP疾病临床特点的内容。

 

病理机制

NP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表明,损伤和疾病导致的痛觉传导、调制通路和认知与情感相关脑区的病理可塑性改变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外周感觉神经,病理可塑性改变表现为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多种离子通道异常表达,如钠通道和钙通道上调,而钾通道下调,引起兴奋性异常升高和异位放电,导致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自发性疼痛;在中枢神经系统,从脊髓背角到感觉皮层各级水平痛觉传递都出现可塑性改变。初期为功能性改变,表现为兴奋性突触传递效率增强,即长时程增强,在后期出现形态学改变,即兴奋性突触数量增多,而抑制性突触数量减少,神经环路重塑;痛觉调制系统可塑性改变导致下行抑制系统功能减弱,而下行易化系统活动增强;认知和情感相关脑区(如海马和前额叶等)的功能和结构改变导致认知和情感障碍,而认知功能的改变又通过干扰痛觉调制系统,增强痛觉感受。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即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和致炎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过表达,介导慢性疼痛。致炎细胞因子通过调控多种离子通道的表达,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升高,通过差异性调控不同脑区的突触可塑性,如分别上调和下调脊髓背角和海马体的兴奋性突触数量,引起慢性疼痛和认知/情感障碍。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血‑神经屏障和血‑脑屏障的破坏,导致外周免疫细胞浸润到外周神经和脑实质是引起神经炎症的重要原因。

 

常见NP疾病临床特点

一、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1、三叉神经痛

1)概述: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T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又分为经典的TN(存在神经血管压迫)和特发性TN(未发现潜在原因)。继发性TN(存在潜在病理),又称症状性TN,是指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致的TN

2)临床特点:发生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多为电击样、针刺样,历时数秒至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常由触及扳机点而诱发,且多发生于单侧,常见于上颌支和下颌支。发作严重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

3)诊断:典型原发性TN ICHD-3β版诊断标准如下。

①三叉神经1支或多支发作,无三叉神经外放射痛。

②至少包含下列4项中的3项:A.发作性疼痛持续1s2minB.疼痛剧烈。C.电击样、闪电样、针刺样锐痛。D.患侧触发痛。

③无临床明显神经功能缺失。

④排除ICHD-3所列的其他诊断。

需符合①和②且至少3次以上单侧发作。

4)鉴别诊断:需与舌咽神经痛、牙痛、丛集性头痛、非典型性面痛、蝶腭神经痛、三叉神经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冠心病等疾病相鉴别。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概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多见于老年人,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

2)临床特点:PHN最常见的部位为胸背部,其次为头面部、颈部和腰背部,腰骶部发生率最低。患者疼痛范围往往与疱疹区域一致或扩大。PHN患者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疼痛性质多样,包括电击样、针刺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痛。常出现自发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异常感觉等。

PHN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睡眠差、生活质量下降等伴随症状。

3)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要其他特殊检查。PHN需与原发性TN、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原发肿瘤压迫引起的疼痛等进行鉴别。

 

3、痛性多神经病变

1)概述:痛性多神经病变(painful polyneuropathy)是指由多种原因,如代谢异常、自身免疫反应、家族遗传、感染性疾病引起,也可能是暴露于环境或职业毒素,或接受神经毒性药物治疗所致的多神经病变,并伴有疼痛症状的一类疾病。常见的痛性多神经病变有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放疗后疼痛、术后/创伤后疼痛、HIV感染性痛性多神经病变等。

2)临床特点:

PDPN常发生于四肢末端,足部多见,多呈持续性疼痛,常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电击样疼痛,以静息痛和夜间痛为主。

CIPN临床症状包括感觉障碍和神经性疼痛,如手脚对称性的痛感和麻木;刺痛感、烧灼感或电击样感觉,夜间为甚;常伴有肌肉无力,后期出现运动功能受损,如肌肉萎缩或协调障碍。

③放疗后疼痛是指对原发肿瘤或肿瘤转移进行放射治疗时,照射范围内神经、骨骼或软组织的直接或延迟性损害所致的疼痛,最常见的形式是辐射引起的慢性神经病变。

④术后或创伤后疼痛是指因手术或组织损伤(包括烧伤在内的各种创伤)而产生或加剧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位于手术范围或组织损伤区域之内,或相对应的神经支配区域,以及由躯体深部或内脏组织手术或损伤对应的皮节区域。

⑤其他痛性多神经病变,如HIV感染性痛性多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长筒手袜套分布区域内的感觉异常性疼痛,主要影响脚和手部。维生素B族缺乏痛性多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肢烧灼样疼痛或麻木感,进行性加重,肌力下降甚至出现肌萎缩,严重影响行走。酒精性多神经病变患者常诉足底灼痛或麻木、发热感及腓肠肌痉挛性疼痛。

3)诊断标准:

PDPN主要根据多伦多糖尿病神经病变专家组的诊断标准。

A.可能存在PDPN糖尿病病史,PDPN相关症状,如肢体末端袜套样改变并伴疼痛。

B.较大可能性PDPN综合考虑了两个或更多以下情况:神经性疼痛症状、远端感觉减退或踝腱反射减弱/消失。

C.确诊为PDPN存在异常的神经传导检查。如果神经传导正常,则可行小纤维神经功能检查协助诊断。

CIPN没有特别明确的诊断标准,使用化疗药物,尤其以奥沙利铂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更容易导致神经性疼痛,疼痛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建议使用棉签或木棒评估触觉,使用冷热物体评估温感,使用音叉试验评估振感。

③其他无特殊标准,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如B族维生素缺乏常见于肥胖症、肿瘤等胃肠手术后以及长期慢性胃肠炎症等。酒精性多神经病变多见于慢性酗酒10年以上。

 

4、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

1)定义:外周神经损伤后NP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持续性或复发性NP。外周神经损伤多由牵拉损伤、卡压伤、切割伤等创伤引起,神经受损后的功能恢复不完全或恢复不良会导致NP。根据累及部位不同,外周神经损伤后 NP 分为幻肢痛、残肢痛、卡压综合征、臂丛神经损伤及其他神经干损伤等。

2)临床特点:外周神经发生损伤后导致的NP,病程持续时间长,临床表现复杂,如感觉受损、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上多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的自发性疼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持续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疼痛可表现为刀割样、闪电样、烧灼样、撕裂样、射击样、电击样、针刺样,表现各异,可为深在的或表浅的,多出现两种以上的疼痛性质。随活动、疲劳、精神紧张、环境或气候改变而加重。患者可出现肌肉痉挛、僵硬、无力、萎缩等症状。查体可见肌张力下降、肌肉萎缩以及腱反射减弱、消失、感觉异常等。即使原有病因去除、损伤愈合或得到有效控制,但疼痛仍迁延持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伴发情感障碍。

3)诊断:外周神经损伤后NP诊断主要依赖于详尽了解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主要采用的诊断标准如下。

①病史明确提示周围神经系统存在相关创伤史或疾病。

②疼痛发作与创伤发生有明确的时间关联。

③疼痛区域符合躯体感觉神经的解剖分布。

④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证实存在体征与神经损害或疾病相关。

⑤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躯体感觉系统存在相关损害或疾病。

 

5、痛性神经根病

1)定义:痛性神经根病是一种以神经根病变引起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疾病,由累及颈、胸、腰或骶神经根的病变或疾病引起的持续性或复发性疼痛,属于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脊柱退行性改变是痛性神经根病最常见的原因,创伤、肿瘤、肿瘤性脑膜炎、感染、出血或缺血、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源性病变等也可引起痛性神经根病。

2)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根支配区域自发痛、痛觉过敏、感觉异常,疼痛性质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电击样、针刺样,常引起功能紊乱。

3)诊断:诊断多依据病史、体格检查、评估量表、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等辅助检查以及诊断性治疗。

 

6、舌咽神经痛

1)定义: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是一种以短暂的发作性单侧疼痛为特征的疾病,疼痛性质为尖锐痛和刺痛,突然发作和停止,发生在舌咽神经分布区(下颌、耳朵、扁桃体窝和舌根)。有时累及迷走神经的咽支和耳支,疼痛主要由吞咽引发。舌咽神经痛年发病率约为0.7/100000,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诊断标准:ICHD-3关于舌咽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如下。

①单侧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复发性、阵发性疼痛发作,应符合标准。

②疼痛应具备以下所有特征。

A.持续时间:疼痛持续几秒钟至约2min

B.强度:重度。

C.疼痛类型:尖锐痛、刺痛、射击或电击样感觉。

D.诱发因素:咳嗽、打哈欠、吞咽或说话会诱发或加重疼痛。

③疼痛不能用任何其他ICHD-3诊断来解释。

3)鉴别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TN、颞动脉炎、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上常应用咽部喷入局麻药诊断性阻滞协助鉴别诊断。


二、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1、脊髓损伤相关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1)定义:脊髓损伤相关的中枢性NP,简称为脊髓损伤后疼痛(spinal cord injury painSCIP),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后遗症之一。SCIP分为两大类:

①伤害感受性疼痛,又可分为肌肉骨骼疼痛和内脏疼痛。

②神经病理性疼痛,又可分为损伤平面以上疼痛、损伤平面疼痛及损伤平面以下疼痛。大量研究表明大约2/3的脊髓损伤患者会发生SCIP。除了运动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SCIP往往是脊髓损伤患者的最大痛苦。

2)临床特点:

①肌肉骨骼疼痛是脊髓损伤后急性期最常出现的疼痛,疼痛发作多与肌肉收缩、肢体活动、体位变化有关,疼痛可放射传导至四肢和躯干。

②脊髓损伤后的内脏疼痛主要表现为胸腔、腹腔或盆腔的疼痛,范围较弥散,定位不精确,性质多为钝痛、绞痛、隐痛等。多在脊髓损伤后数月或数年才出现,常呈间断性发生。

③脊髓损伤后引起的NP,常为剧烈的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常合并束带样感觉异常。

3)诊断标准:

①既往有明确的脊髓损伤史,脊髓外伤、脊髓医源性损伤等。

②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疼痛符合神经解剖范围。

③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相关的损害或疾病。

 

2、大脑损伤相关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1)定义:慢性疼痛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同时也是最常见的主诉之一。TBI患者慢性疼痛患病率超过50.0%,轻度TBI患者高达75.0%。大多数情况下,慢性疼痛位于组织损伤的身体区域。有一些慢性疼痛位于非创伤部位或者与任何病理无关的身体某一部位,有可能是由中枢引起的,即“中枢性疼痛”。TBI后慢性疼痛包括头痛、肌肉骨骼疼痛、中枢性疼痛等。

2)临床特点:大脑损伤后慢性头痛有3种类型最为常见,即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及两者混合症状。头痛通常为中度疼痛,65.0%患者描述为双侧疼痛,限于额部,呈搏动性和压迫性的混合性头痛。中重度TBI患者中,约有12.0%可能出现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肢体痉挛。一些TBI患者会出现迟发性疼痛综合征,常在受伤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多限于一侧身体,疼痛呈持续性,且阵发性加重。

3)诊断:依据脑外伤病史,结合典型的症状、体格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

 

3、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1)概述: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指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的与病灶有关的躯体疼痛与感觉异常。CPSP发生率为1.0%12.0%CPSP多在脑卒中后36个月内发生。CPSP发展与感觉障碍密切相关。年轻、吸烟、抑郁及卒中的严重性是发生CPSP的高危因素。

2)临床特点:疼痛部位常在中枢病变对侧肢体、面部或躯干,也会出现同侧偏身疼痛,但疼痛症状轻于对侧。疼痛性质呈烧灼样、针刺样、闪电样、压榨样、冰冻样、撕裂样。疼痛部位基本上与感觉异常分布一致。

3)诊断:主要根据卒中病史、疼痛史和异常感觉的症状,并排除其它疾病进行诊断。Klit等推荐的CPSP诊断标准。

①疼痛位于与中枢神经系统病灶相符的受累躯体部位。

②有卒中病史,疼痛在卒中发生时或发生后出现。

③临床检查发现有与病灶相符的感觉障碍体征。

④神经影像显示相关病灶。

⑤排除其他可能疼痛的原因。

 

4、多发性硬化相关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1)定义: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相关的中枢性NP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脱髓鞘性疾病。疼痛在MS中很常见,通常是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多数为中枢性NP,少数为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或肌肉骨骼疼痛。50.0%75.0% MS患者在病程的某个时间会出现慢性疼痛,有时疼痛可能是MS的首发症状。MS患者出现的疼痛类型通常与所受累及的神经系统有关。

2)临床特点:痛性麻木是MS中最常见的疼痛类型,45.0%患者存在这种类型的疼痛,常表现为持续烧灼样疼痛,高温或天气变化时加重,可伴有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疼痛通常为双侧,影响腿和足部,夜间更为严重,体力活动可加剧疼痛。原发进展性MS患者还会出现颈后、下背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与颈部运动相关的短暂的电击样、放射样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不到2s,由弯曲颈部诱发,停止弯曲后可立即缓解。

3)诊断标准:MS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相关产品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术分享   /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 版)(上):病理机制、常见NP疾病临床特点

英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