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意见:
中国MCI患病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似,但受调查人群年龄、地区、诊断标准等因素影响,MCI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具有差异性,建议开展更大规模、全国性、统一规范的AD源性MCI流行病学调查(Ⅱa级推荐,A级证据)。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重视统一诊断标准,使用权威量表、生物标志物等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专家共识)。
根据AD发生的可能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确定MCI阶段生物标志物的主要特征,可用于观察AD源性MCI疾病修饰治疗过程中的病情演变(专家共识)。
应重视MCI患者NPS表现的评估,以及时指导AD源性MCI的对症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在无法开展病理、体液或分子影像(PET)标志物检测时,通过临床神经心理特征和影像资料等识别,排除其他类型来源的MCI(帕金森病、脑血管病、路易体病、自身免疫性脑病等相关的MCI),符合AD源性MCI神经心理损害特征(如海马型遗忘障碍综合征)和头颅MRI影像特征的MCI患者,可以从临床工作层面诊断为“AD源性MCI”(专家共识)。
AD源性MCI的治疗
推荐意见:
推荐对AD源性MCI患者进行多种非药物联合干预,包括认知训练、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和保持良好的睡眠(Ⅰ级推荐,A级证据)。
rTMS治疗有助于改善AD源性MCI患者整体认知功能、情景记忆和语言功能(Ⅱa级推荐,B级证据)。
tDCS可以改善记忆、语言流畅性和执行功能(Ⅱb级推荐,B级证据)。
γ频率tACS干预可显著改善AD源性MCI患者的记忆功能(Ⅱa级推荐,B级证据)。
多种模式的神经调控干预联合认知训练可提升AD源性MCI患者的认知功能(Ⅱb级推荐,B级证据)。
针对Aβ的单克隆抗体(如仑卡奈单抗)的DMT可以有效清除Aβ,延缓AD源性MCI患者的病程进展,患者确诊后应尽早使用(Ⅰ级推荐,A级证据)。
对症治疗药物能改善患者认知障碍和减轻NPS症状,可与DMT联合用于AD源性MCI治疗,但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如多奈哌齐早期延缓AD源性MCI向AD的进展(Ⅱa级推荐,B级证据);重塑肠道菌群平衡药物(如甘露特钠)能降低外周相关氨基酸代谢产物、减轻脑神经炎症,改善AD源性MCI认知功能(Ⅱb级推荐,B级证据);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可能改善AD源性MCI的认知和精神症状(Ⅱb级推荐,B级证据)。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AD源性MCI的NPS时,必须权衡其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专家共识)。
给医护人员的建议
推荐意见:
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联合干预措施,包括对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认知训练、运动疗法、家庭护理和参与社交互动等,对于预防或延缓AD源性MC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是有益的(专家共识)。
医生应向AD源性MCI患者及照护者告知DMT药物使用后的定期随访和注意事项,包括评估Aβ负荷、复查MRI以监测ARIA的发生等相关内容(专家共识)。
AD源性MCI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推荐意见:
多种因素是AD源性MCI进展为痴呆的高危因素,需定期随访和评估(建议每3~6个月随访评估1次)(Ⅰ级推荐,B级证据)。
AD源性MCI是AD的早期阶段,应重视其早期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与AD源性MCI的尽早识别相关,应进行详细的认知域评估并结合生物标志物进行识别(专家共识)。
合理饮食、规律进行体力和脑力锻炼、良好睡眠、控制血压、防治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房颤动等对AD源性MCI预防有一定的帮助(Ⅰ级推荐,B级证据)。
相关推荐:
专家共识丨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磁刺激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 |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