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TMS治疗评估一体化解决方案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精神和神经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为有效改善这些精神和神经疾病,人们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等康复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虽然起效快,但仍有很多患者对药物治疗没有反应。心理治疗起效较慢,行为疗法治疗效果也有限,而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因其无创、无痛、有效、不良反应小等优势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TMS主要是通过改变刺激频率来实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主要应用于精神领域、神经领域、康复领域和儿童康复领域等。
应用领域
精神领域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
神经领域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内科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意识障碍、癫痫、多发性硬化(下肢痉挛)等。
康复领域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康复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卒中后运动障碍、卒中后失语、吞咽障碍、偏侧忽视、纤维肌痛、脊髓损伤等。
儿童康复领域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儿童康复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孤独症、脑性瘫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等。
疾病诊疗
目前在对精神和神经类疾病诊断的过程中,临床上采用的方式包括量表、脑电、近红外等,量表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无法客观真实反映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效果。脑电和近红外的使用可以更加直观地观测到人体大脑的状况,相较于量表而言,更加具有可信度。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等康复治疗和物理治疗等,药物疗法起效虽快,但对于一些耐药性患者来说没有反应。心理疗法起效慢,行为疗法等康复治疗作用也有限,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大脑神经调控技术,可以无创精准刺激大脑受损靶区,调节神经兴奋性,是治疗精神和神经疾病的先进技术。
英智科技完善配备TMS检测评价系统和TMS治疗康复系统,可对精神领域、神经领域、康复医学领域和儿童康复领域的疾病进行全方位的诊疗。
一、检测及评价系统
主要包括数字化脑电(EEG)、事件相关电位(ERP)分析仪、功能性近红外成像技术、认知功能测试与训练系统等。通过这些客观检查,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检查,确定TMS治疗处方,在TMS治疗结束后通过上述检测来评价TMS治疗的临床效果,相较于量表等主观测评更具有说服力。
1. 脑电EEG/ERP
脑电图是通过安放于头皮,或特殊情况下安放于硬膜下或大脑皮质里的电极来描记大脑中电活动的神经生理学测量,由此产生的痕迹被称作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代表来自大量神经元的后突触电位总量。脑电图是通过记录大脑皮质电信号动态反映脑功能状态的技术,对于癫痫的诊断和定位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各种脑疾病、重症医学和新生儿领域的脑功能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同时也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内部或外部刺激在大脑引发的特定电生理反应,换句话说就是思维过程在脑部反应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各种对认知功能检测较为敏感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研究,ERP通常可于临床检测异常前发现脑功能异常,其中P代表正向波、N代表负向波。由任务相关脑电图中刺激呈现后发生的时间来定义,可分为早期(P100、P200、N200、ERN/Ne)和后期(P300、Pe)组件,反映了任务相关神经信息处理的时间进程。ERP为我们观察大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各成分的振幅和潜伏期是临床主要观察指标,不受测试者的文化和语言限制,配合度要求低,数据客观,时间分辨率高等优点为即时观察大脑活动变化,即时评价脑功能状态提供了保障,有望成为认知障碍早期诊断的潜在指标。目前研究较广泛的ERP成分包括N200、P300、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等。其中,事件相关电位P300能够反映重性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MMN能够反映重性抑郁症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
TMS与EEG联合应用是一种发展趋势,可实时测量TMS刺激部位和刺激传导,了解刺激效果。TMS-EEG的同步记录,可利用EEG在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来追踪TMS诱发的神经元的瞬态变化。
2. 功能性近红外成像技术
近红外光谱(NIRS)基于氧合血红蛋白(oxy-Hb)和脱氧血红蛋白(deoxy-Hb)之间的吸收光谱差异,通过测量反射光来估计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近红外和TMS结合可以直接调查脑区域活动和联结。在不同大脑区域进行的重复性TMS测量不能由行为改变体现,但可以通过近红外进行直接的观察。近红外是光学信号,在进行TMS时并不会产生近红外数据的伪迹和冲突。因此,TMS线圈可以直接放置在NIRS探测器上,在受刺激的部位直接测量血流动力学变化。
3. 计算机化认知测试及训练系统
计算机化认知测试及训练系统可用于医院的神经心理测评及训练,针对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如颅脑创伤、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的注意力、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反应行为、视觉运动协调能力等多个维度做出客观评估,对具有认知能力缺陷的患者可进行难度自适应的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每个测试都具有指导语、练习、正式测试阶段,测试结果自动计算,测试时间精确度达到毫秒级,相对于传统纸笔测试,计算机化认知测试和训练系统具有施测标准化,不易受患者文化水平影响,客观、精确、高效的优点。认知训练程序基于日常的生活场景设计,3D游戏交互式训练,患者参与积极性高,训练的成果可以更好的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智能交互设计,可以稳定地确定患者的能力水平,并根据其水平自动调整训练难度,从而保证患者的参与动机,依从性和训练效果。
4. 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诱发电位分析系统是用于评估诊断周围、中枢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可疑病变的设备。该系统检测功能包含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三大类,主要用于各种神经、肌肉的定位、鉴别诊断,检出亚临床病灶,精确定位病损部位,有效辅助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脱髓鞘病、颈椎病、糖尿病、各类神经损伤等的鉴别诊断,为感觉及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二、TMS治疗康复系统
TMS治疗康复系统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仪、深部经颅磁刺激系统、经颅磁刺激3D导航系统和TMS-PRO-ROB智能导航机器人,可以针对不同适应症进行全覆盖式治疗。
1. 经颅磁刺激仪治疗
在使用英智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时,具体治疗方案见表1。
表1 TMS临床治疗指南(2019年最新欧洲指南)
A级推荐 (疗效确切) | 神经性疼痛 | HF-rTMS刺激疼痛对侧初级运动皮层(M1) |
抑郁症 | HF-rTMS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L-DLPFC) | |
卒中亚急性期手功能障碍 | LF-rTMS刺激健侧皮层M1区 | |
B级推荐 (疗效可信) | 纤维肌痛 | HF-rTMS刺激左侧M1或DLPFC分别用于改善生活质量或疼痛 |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及抑郁 | HF-rTMS刺激双侧M1区和左侧DLPFC分别用于运动障碍和抑郁 | |
卒中亚急性期手功能运动障碍 | HF-rTMS刺激患侧皮层M1区 | |
多发性硬化症下肢痉挛 | iTBS刺激下肢运动皮层 |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HF-rTMS刺激右侧DLPFC | |
慢性脑卒中非流利失语症 | LF-rTMS刺激右额下回 | |
抑郁症 | LF-rTMS刺激右侧DLPFC联合HF-rTMS刺激左侧DLPFC或cTBS刺激右侧DLPFC联合iTBS刺左侧DLPFC,以及单独LF-rTMS刺激右侧DLPFC | |
C级推荐 (疗效可能) | 复杂的Ⅰ型区域疼痛综合征 | HF-rTMS刺激疼痛对侧M1区 |
强迫症 | LF-rTMS刺激右侧DLPFC | |
物质成瘾(烟瘾) | HF-rTMS刺激左侧DLPFC | |
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 | HF-rTMS刺激左侧DLPFC、楔前叶等靶点结合 | |
耳鸣 | LF-rTMS刺激左侧颞顶叶(TPC) | |
癫痫 | LF-rTMS刺激癫痫病灶 | |
卒中亚急性期偏侧忽略 | cTBS刺激健侧半球后顶叶 | |
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阴性症状 | LF-rTMS刺激左侧颞顶叶(TPC)治疗幻听症状,HF-rTMS刺激左侧DLPFC治疗阴性症状 | |
卒中慢性期功能障碍(手功能) | LF-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 |
Lefaucheur, J. P. , Aleman, A. , Baeken, C. , Benninger, D. H. , & Ziemann, U. . (2020).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the therapeutic use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an update (2014–2018).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31(2).
2. 深部经颅磁刺激系统
由于TMS引起的感应电场的强度在头皮处最大,且随着穿透深度的增加而快速衰减,因此常规经颅磁线圈刺激深度一般集中在浅层皮质,难以刺激深部脑组织,对于那些需要刺激到前扣带回皮层、内侧前额叶皮层、岛叶皮质等深层脑组织的疾病,就需要采用深部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深部经颅磁刺激由于其线圈特有的结构可以产生一个衰减率更慢的电场,使其能在大脑更深处维持其强度,达到刺激更深且更广的神经靶点的目的。
深部经颅磁刺激技术已经获得美国FDA认证能有效治疗的疾病包括难治性抑郁症(MDD)、强迫症(OCD)、戒烟(Smoking Addicition)。具体治疗方案见表2。
深部经颅磁刺激FDA批准方案
适应症 | 刺激线圈 | 刺激部位 | 刺激强度 | 刺激频率 | 刺激时间 | 串间隔 | 串脉冲数 | 脉冲总数 |
难治性抑郁症(MDD) | H1 | 左背外侧前额叶 | 120%MT | 18Hz | 2s | 20s | 55 | 1980 |
强迫症(OCD) | H7 | 前扣带 | 100%MT | 20Hz | 2s | 20s | 50 | 2000 |
戒烟 | H4 | 双侧脑岛和前额叶皮层 | 120%MT | 10Hz | 3s | 15s | 60 | 1800 |
3. 经颅磁刺激3D导航系统
英智TMS 3D导航系统采用高精度红外光学捕捉技术,能够在毫米级的精度实现对经颅磁刺激线圈进行追踪、定位,将刺激焦点磁场可视化显示在个性化脑的解剖学影像上,导航系统定位直观、简单易用,可协助操作人员快速完成TMS靶点定位,从而大幅提高诊疗效果与效率。
4. TMS-PRO-ROB智能导航机器人
• 根据患者脑功能区连通性的个体差异,精准定位个性化经颅磁刺激靶点;
• 集成近红外双目视觉定位技术与协作机器人的智能跟随系统,确保每一个脉冲刺激到同一靶点,实现精准的重复经颅磁刺激。
三、治疗后评估
在完成TMS治疗后,采用上述检测及评价系统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患者的大脑功能变化,同时结合患者的行为表现变化确定治疗方案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