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了TMS 8字形线圈治疗抑郁症;2018年,FDA批准英智科技与BrainsWay公司联合开发的深部经颅磁(DTMS)H1线圈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时隔两年,FDA再次批准H1线圈治疗抑郁焦虑症。除此之外,已有大量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表明了TMS和DTMS在抑郁症治疗领域的高缓解率和治愈率。2018年,世界顶级期刊柳叶刀(Lancet)杂志发表了一项TMS针对来自三家加拿大医院的414名难治性抑郁症病人的治疗..
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高频rTMS通过兴奋性神经递质,激活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改变突触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具有频率依赖性,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瀑布样生化改变,最后启动DNA转录,合成新的蛋白质,促成突触功能和结构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引起神经兴奋性增高。与之相反,低频rTMS刺激后导致突触前钙离子浓度减少,进而引起突触功能和结构的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
精准定位是进行阈值检测和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石。英智经颅磁刺激仪(TMS)定位方法基于国际公认的10-20脑电定位系统,具有快速准确找寻刺激靶点的优势,适用于常规临床的大样本治疗和脑区功能探究。 定位流程1. 阈值测定后,依据安全筛查量表及患者病情,在英智经颅磁刺激仪(TMS)系统软件中选择治疗方案。2. 根据治疗方案,确定目标靶区与定位帽刺激靶点(见下图)。3. 移动线圈使磁场输出中心与刺激靶点重合,线圈须与头皮相..
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始于发展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沟通能力缺陷,行为模式受限和重复,兴趣或活动[1]。男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它通常是一个慢性的终身疾病过程,常常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它是导致儿童精神残疾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并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近年来,它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自闭症相关流行病学?据《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
1.自闭症l 定义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起病于发育早期,以持续的社交互动与社交交流能力缺陷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1]。该障碍男性更易罹患,通常为慢性终身性病程,常常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导致儿童精神残疾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并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是一个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疾病。 l 自闭症的临床特征(核心症状、起病年龄与..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起病于发育早期,以持续的社交互动与社交交流能力缺陷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1] TMS治疗自闭症的文献综述、刺激方案1.文献综述201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rTMS治疗自闭症的文献综述,收集了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采用rTMS治疗自闭症的文献数据,结果发现:刺激方法:大多数研究使用的是传统的rTMS方法。刺激靶点:大多数研究的靶点是..
慢性疼痛是疼痛的主要成因之一,其影响患者的日常功能,并常常伴随着疼痛。根据ICD-11的定义,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或复发3个月以上的疼痛。在慢性疼痛综合征中,疼痛可能是唯一的或主要的主诉,需要特殊的治疗和护理。[1] TMS治疗慢性疼痛的有效性最近,国际临床生理学联盟(IFCN)发表TMS临床应用指南,将高频rTMS刺激对侧运动皮层治疗神经性疼痛列为A级推荐,高频rTMS刺激左侧M1区或DLPFC用于改善纤维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或疼痛列为..
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诊疗技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有大量循证医学的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随着经颅磁刺激在临床应用得越来越越广,了解经颅磁刺激在使用过程中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变得至关重要。经颅磁刺激(TMS)治疗禁忌症国际临床神经生理学联盟(IFCN)颁发的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安全指南,指南中对经颅磁刺激在使用过程中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1. TMS/rTMS的唯一..
由于经颅磁刺激(rTMS) 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机制有所差异,不同的患者对rTMS 治疗的反应也存在异质性,所以TMS 的治疗不同疾病的疗程设置也各不相同。以抑郁症为例,一般认为,患者在接受TMS 治疗1-4 周为急性期,5-12 周为巩固期,13-22周为维持期。2016 年,美国临床经颅磁刺激学会(Clinical TMS Society)发布了TMS 治疗重性抑郁的共识建议:建议1:推荐TMS 作为缓解抑郁症状的急性治疗手段。建议2:若TMS 急性治疗有效,则可将..
经颅磁刺激与服用药物并不冲突,根据国际临床神经生理学联盟组织(IFCN)2020年更新的《TMS 安全指南》的内容可知,自2008年以来,成千上万的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在前额叶皮质或其它皮质区域接受了rTMS治疗,这些人大多数在同时服用一种或多种不同药理机制的药物,均无不良事件发生。